儿童过敏性鼻炎用药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抗胆碱能药等,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副作用、使用方法等,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儿童过敏性鼻炎用药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抗胆碱能药等。以下是对这些药物的详细介绍:
1.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过敏症状,如流涕、鼻塞、打喷嚏等。
2.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鼻炎症状,且局部用药全身副作用小。
3.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可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过敏介质释放,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4.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能迅速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塞症状,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5.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能减少分泌物,缓解咳嗽等症状。
在使用儿童过敏性鼻炎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包括剂量、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
2.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胃肠道不适等,尤其是抗组胺药。
3.如果使用减充血剂,应注意滴鼻的方法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引起药物性鼻炎。
4.对于年幼的儿童,使用药物时应特别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意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过敏原情况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应关注患儿的用药安全,避免自行给患儿使用药物。如果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用药有任何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