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未绝经女性、绝经后女性、有子宫内膜样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以及其他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症、他莫昔芬治疗等。
子宫内膜样腺癌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其高危人群不仅局限于绝经后女性。以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危人群:
1.未绝经女性
有排卵功能障碍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分泌雌激素的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这些肿瘤会分泌过量雌激素,从而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2.绝经后女性
肥胖:绝经后女性肥胖可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缺血、缺氧,进而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不孕症:不孕症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促排卵治疗或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这些治疗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他莫昔芬治疗:他莫昔芬是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3.有子宫内膜样腺癌家族史的女性
一级亲属(如母亲、姐妹、女儿)中有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不仅容易患乳腺癌,还容易患子宫内膜样腺癌。
4.其他因素
长期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女性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初潮早、绝经晚: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的女性,子宫内膜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长,发病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等,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危人群并不一定都会发病,只是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子宫内膜活检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