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良性滋养细胞疾病,与年龄、营养等因素有关,完全性葡萄胎核型为二倍体,部分性葡萄胎为三倍体,主要症状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诊断依靠超声检查和血清HCG测定,确诊后应及时清宫,术后定期随访,恶变率为10%-20%,术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和盆浴1个月、避孕1年、定期复查。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是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根据其病理特点可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二类。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其中90%为46XX,由一个细胞核基因物质缺失或失活的空卵(sterileovum)与一个单倍体精子(23X)受精,经自身复制为二倍体(46XX)。部分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常为三倍体,90%以上核型为69XXX或69XXY,系由一个正常的单倍体卵子(23X)与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同时受精而成。
完全性葡萄胎的临床症状有:停经后阴道流血为典型症状,多发生于停经后8-12周;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部分性葡萄胎的临床症状有: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大小小于停经月份;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
葡萄胎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和血清HCG测定。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大小不等的暗区,呈蜂窝状或落雪状;血清HC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确诊后应及时清宫,清除宫腔内容物,可选用吸刮术或刮宫术。术后定期随访,包括血清HCG测定、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直至血清HCG水平恢复正常,随访时间至少2年。
葡萄胎的发生与年龄、营养状况、内分泌失调、孕卵缺损等因素有关。年龄大于40岁、营养状况差、有内分泌疾病、孕卵发育异常等是葡萄胎的高危因素。葡萄胎患者有10%-20%的恶变率,多为持续性葡萄胎或葡萄胎排空后1年以上发病,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恶变。
葡萄胎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和盆浴1个月。术后应避孕1年,首选避孕套,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免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葡萄胎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应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