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分两期,急性发作期用秋水仙碱等抗炎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用别嘌醇等降尿酸,饮食控制和多喝水也很重要。
痛风急性发作期,首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来抗炎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降尿酸。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治疗痛风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急性发作期:主要目标是迅速缓解疼痛。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依托考昔等)和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也有很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但起效相对较慢。
间歇期和慢性期:主要目标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常用的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别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型痛风。非布司他也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但其降尿酸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别嘌醇过敏或使用别嘌醇后血尿酸仍控制不佳的患者。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痛风。
除了药物治疗外,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多喝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