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中青年女性好发,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有关,表现为风团、发热、关节痛、腹痛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异常,皮肤活检有助于诊断,需与荨麻疹、其他血管炎、感染等鉴别,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剂等,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诱因、饮食调整、注意保暖、皮肤护理、定期复查。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其临床表现与荨麻疹相似,但风团持续时间长,可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脏、心脏等多系统损害。以下是关于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
药物: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等也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荨麻疹性血管炎。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伴发荨麻疹性血管炎。
2.荨麻疹性血管炎有哪些症状?
风团:为荨麻疹性血管炎的主要表现,风团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4小时以上。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
关节痛:常出现于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可伴有红肿。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或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如何诊断荨麻疹性血管炎?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症状:风团持续时间长、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等。
体征:皮肤可有红斑、风团、紫癜、坏死等表现,还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补体降低等。
病理检查:皮肤活检有助于诊断。
4.荨麻疹性血管炎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荨麻疹:风团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其他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可根据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5.荨麻疹性血管炎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抗过敏、抗炎等。
去除病因:如停用可疑药物、治疗感染等。
抗过敏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抗炎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适用于病情严重者。
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治疗,腹痛时给予解痉止痛治疗等。
6.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感染源等,避免使用可疑药物。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尤其是在寒冷季节。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避免热水烫洗。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