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包括近期有分娩、流产等宫腔手术或经期卫生不良等病史,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等体征,以及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以下是盆腔炎的具体诊断标准:
1.急性盆腔炎:
病史:近期有分娩、流产、宫腔手术或经期卫生不良等病史。
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
体征:体温升高,心率增快,下腹可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举痛,子宫压痛,两侧附件区压痛或增厚。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2.慢性盆腔炎:
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病史。
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有月经失调、痛经、白带增多等症状。
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有压痛。若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盆腔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会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等。对于盆腔炎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免病情迁延不愈,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交。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同时,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盆腔炎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