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可触及的骨性标志主要有胸骨、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骶骨、尾骨、腰椎、骶椎、棘突、胸骨角、肋弓、耻骨联合。
全身可触及的骨性标志主要有以下这些:
1.胸骨:位于胸前壁的正中,是一块上宽下窄、前凸后凹的扁骨。胸骨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2.锁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是上肢与躯干之间连接的唯一骨性结构。
3.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外侧,为三角形扁骨。
4.肱骨:是人体中最长大的长管状骨,分为肱骨体和肱骨上端。
5.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是一块较扁的长骨。
6.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与尺骨相对。
7.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构成了骨盆的侧壁和后壁。
8.骶骨:位于脊柱的末端,是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的一块三角形骨。
9.尾骨:由四块或五块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
10.腰椎:共有五块,椎体高大,呈肾形。
11.骶椎:位于骶骨的下方,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
12.棘突:是各椎骨棘突的总称,位于背部正中线上,颈椎棘突较短,呈水平位,胸椎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1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的向前微突的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4.肋弓:由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的肋弓。
15.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上、下、左、右各有一耻骨间盘。
这些骨性标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可以通过触诊这些标志来判断疾病的位置和性质,也可以作为手术的参考标志。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肥胖者或身体有畸形的人,可能会增加触及骨性标志的难度。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