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发的妇科疾病,主要病因包括子宫手术、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高雌激素血症和生殖道梗阻等,症状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等,诊断方法有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和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其他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多次宫腔操作、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定期体检等。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肌层细胞的增生和肥大。以下是关于子宫腺肌症的一些重要信息:
1.发病原因:
子宫手术: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碎片通过切口进入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多次刮宫、宫腔操作等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肌层。
高雌激素血症: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生长,进而侵入子宫肌层。
生殖道梗阻: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生殖道梗阻,使经血排出不畅,导致子宫内膜逆流,进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2.症状表现:
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常发生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月经期间。
月经失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也是常见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有关。
性交痛:子宫腺肌症可导致子宫局部病变,引起性交疼痛。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痛、低热、白带增多等症状。
3.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月经情况、生育史、手术史等。
妇科检查:通过触诊了解子宫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可帮助医生观察子宫形态、肌层回声等,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症有重要价值。
血清CA125测定:CA125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不是特异性的。
病理检查:对于疑难病例或需要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或宫腔镜检查,并进行病理活检。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孕激素、GnRH-a激动剂等,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如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介入治疗: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方法,减少子宫动脉血流,缓解症状。
其他治疗:如中医中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等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5.预防措施:
避免多次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尽量减少子宫内膜损伤。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防止感染。
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预防其发展为子宫腺肌症。
定期体检:有子宫腺肌症家族史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预防和缓解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您对子宫腺肌症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妇科医生,以获得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