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低热通常是由手术吸收热、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引起,可采取观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措施。
骨折术后低热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手术吸收热:手术过程中组织受到损伤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这些物质被吸收后会引起低热,一般在38.5°C以下,持续时间通常在3-5天左右。
2.感染:手术后如果伤口发生感染,会出现低热、伤口红肿、疼痛等症状。
3.其他:骨折术后长期卧床,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等其他部位的感染,从而引起低热。
针对骨折术后低热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观察病情: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短,体温不超过38.5°C,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先观察病情,注意休息,多喝水。
2.物理降温:如果低热症状持续或体温较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冰袋、温水擦浴等。
3.药物治疗:如果低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
4.定期复查:骨折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骨折术后低热的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在骨折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