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四大类,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四大类。以下是对这四类乳腺癌的介绍:
1.非浸润性癌: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
小叶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小叶内,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2.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不超过基底膜下3mm。
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不超过小叶范围。
3.浸润性特殊癌:
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
髓样癌:癌实质全部为高柱状癌细胞组成,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
小管癌:癌实质全部为小管状结构,其内衬上皮细胞和基底膜通常完整。
腺样囊性癌:由基底膜样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腺样结构,管腔内含嗜伊红分泌物。
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含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胞核分裂像少见。
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特点,可分泌黏液。
乳头派杰病:又称湿疹样乳腺癌,原发于乳头区大乳管的表皮内,大乳管的上皮增生,其上的表皮棘层松解,癌细胞累及乳头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乳头下间质内无浸润。
4.浸润性非特殊癌:
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排列呈单行或单行条索状,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
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索状、团块状或腺样结构,实性片状,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病变无明显包膜。
硬癌:癌组织质地硬,切面灰白色,镜下癌细胞体积较小,大小一致,呈实性条索状或巢状排列,纤维组织较多。
髓样癌:癌组织质软,切面呈灰白色,可有出血坏死,镜下癌细胞体积较大,大小较一致,呈多边形,核仁明显,胞浆丰富,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单纯癌:癌细胞排列成实体条索状或巢状,间质纤维组织较多,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腺癌: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癌组织呈胶冻状。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受体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可用于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对于晚期乳腺癌,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姑息治疗方法可用于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应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乳腺癌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