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危害及注意事项:低血压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可引发脑梗塞、心绞痛等,还会导致听力下降、视力模糊,使免疫力降低,易感冒、腹泻等。日常生活中,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多饮水,多吃滋补品,加强体育锻炼,起床或排尿时动作应缓慢。此外,还可服用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C等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由于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相比之下,低血压的知晓率较低,公众对低血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事实上,低血压对人体健康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
低血压有哪些症状?
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夏季气温较高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低血压会有哪些危害?
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引发脑梗塞、心绞痛等。
导致听力下降、视力模糊。
使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腹泻,诱发呼吸道和胃肠道炎症等。
低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
总而言之,低血压同样会损害人体健康,需要引起公众的重视。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节,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