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在中医上可归属为“胸痹”“心痛”等范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按摩治疗等,具体疗法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心肌缺血在中医上可归属为“胸痹”“心痛”等范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1.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心血瘀阻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芳香温通:寒凝心脉证,治宜辛温散寒,宣通心阳,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滋阴益肾:心肾阴虚证,治宜滋阴益肾,养心安神,用左归丸合炙甘草汤加减;
益气通阳:心气虚弱证,治宜益气通阳,用保元汤合失笑散加减;
化痰通络:痰浊内阻证,治宜化痰通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针灸治疗:
体针:主穴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配穴取血海、三阴交、太冲、丰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耳针:取心、神门、皮质下、交感,毫针中等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穴位注射: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用丹参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每穴注射1-2ml,每日或隔日1次。
3.按摩治疗:
摩法:取膻中、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顺时针方向按摩,以腹部发热为度。
擦法:取膻中、心俞、厥阴俞、内关、涌泉等穴,用小鱼际或掌根擦法,以透热为度。
按揉法: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公孙等穴,用拇指或中指按揉,以酸胀为度。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缺血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
关键信息:心肌缺血在中医上可归属为“胸痹”“心痛”等范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