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劳累、受凉、潮湿、烟酒过度或某些慢性病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主要症状为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局部症状包括咽痛、吞咽困难等。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咽拭子培养、其他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加强锻炼、戒除烟酒、预防传染病等。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劳累、受凉、潮湿、烟酒过度或某些慢性病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病因:
感染: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较多见。近年来,还发现有厌氧菌感染的病例。
免疫反应: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可致急性扁桃体炎。有时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
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如急性咽炎,鼻炎,口底炎等蔓延而侵及腭扁桃体,鼻,鼻窦,口腔等部位的感染灶,可经咽淋巴途径传播引起本病。
其他:如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猩红热及流感等均可诱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检查: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其他检查:如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或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
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
需与咽白喉、猩红热、樊尚咽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咽痛明显时要注意尽早输液治疗。以免感染扩散。
抗生素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须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经上述处理仍发热或伴有扁桃体周围脓肿时,可考虑给予扁桃体切除术。
预防:
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是预防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一点。
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町用酒精擦浴,协助降温。
积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预防本病。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