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中医中药、理疗和鼓膜按摩等,同时要保持耳部清洁、注意休息。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下面将为你介绍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局部治疗
(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先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再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2)鼓膜切开术: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可在鼓膜切开后以吸引器吸尽中耳积液。
(3)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可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穿刺抽液。
(4)鼓膜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可在鼓膜置管,以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3.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4.其他治疗
(1)中医中药:中医认为中耳炎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引起,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原则。
(2)理疗:如微波、激光、紫外线等,可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3)鼓膜按摩:可自行按摩耳屏,或用手掩耳,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并轻弹后脑部,每日3-5次,可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水进入耳道,不要用力擤鼻涕,避免耳内感染。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出现耳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