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和全身治疗,儿童患者需注意听力和佩戴助听器,胆脂瘤型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期间需注意耳部卫生。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2%石炭酸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再用0.25%氯霉素或0.5%金霉素甘油滴耳。
3.手术治疗:适用于中耳有肉芽、息肉,并听骨缺损或胆脂瘤等,需要进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
4.全身治疗:给予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如磺胺嘧啶、青霉素等,以控制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慢性中耳炎患者,若因听力差影响学习时,应佩戴助听器。若中耳有胆脂瘤形成,应尽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此外,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进水,避免用力擤鼻。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总之,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耳部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