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根据血红蛋白值可分为四度,其病因复杂,危害较大,治疗同时需注意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和定期复查。
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6个月至6岁儿童<110g/L;
6至14岁儿童<120g/L。
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可以诊断为贫血。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将贫血分为以下四度:
轻度:血红蛋白值为90~110g/L;
中度:血红蛋白值为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值为30~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值<30g/L。
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病因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儿童贫血的原因复杂,常见的有:
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所致。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挑食、偏食的儿童。
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其他: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某些先天性疾病等也可导致儿童贫血。
儿童贫血的危害较大,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还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贫血的同时,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的治疗效果。
总之,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期复查,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