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通常不会自己好,需要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等。
婴儿鹅口疮通常不会自己好,需要及时治疗。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寄生,如果菌群失调,就可能导致感染。婴儿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容易受到感染。
鹅口疮的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后会出现溢血创面。如果不及时治疗,鹅口疮可能会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等部位,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治疗婴儿鹅口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局部用药:可以使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然后涂抹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
2.全身用药:如果鹅口疮严重,或者局部用药效果不佳,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3.注意口腔卫生:在喂奶前后,应该用温水清洗婴儿的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4.注意饮食卫生: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在喂奶前应该清洗乳头;如果是人工喂养,应该将奶瓶、奶嘴彻底清洗消毒。
5.避免滥用抗生素: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婴儿鹅口疮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要自行给婴儿用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发热等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总之,婴儿鹅口疮通常不会自己好,需要及时治疗。家长应该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果发现婴儿有鹅口疮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