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划痕症是一种人工荨麻疹,由皮肤受到刺激后隆起的条索状肿块引起,可分为单纯性和症状性两种,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常见原因包括内在疾病、药物、物理因素、感染、动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局部治疗等。
一挠就像刮痧一样,可能是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是指人为的用指甲在皮肤上划痕或用钝器划皮肤后,该处就会隆起,呈现为条索状肿块(医学上称这种条索状肿块为风团性划痕)。皮肤划痕症的原因很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原因主要有:
内在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亢、Cushing病、慢性荨麻疹、糖尿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疫苗等。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和摩擦等刺激。
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或吸入动物皮屑、羽毛等。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
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皮肤划痕症与遗传有关。
皮肤划痕症分为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两种。单纯性皮肤划痕症是指用指甲或其他钝性物体轻划皮肤后,即可出现一条条红色且略高于皮肤的痕迹,无其他不适,过十几分钟便消失了,可迟现迟消,这种现象称为单纯性皮肤划痕症。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又名人工荨麻疹,是指用指甲或其他钝性物体轻划皮肤后,即可出现一条条红色且略高于皮肤的痕迹,本病可分为单纯性症状性两种,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属于正常人生理性的体质异常,约5%正常人有此现象;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又分即刻型和延迟型两种,二者都由变态反应引起。
皮肤划痕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抗组胺类药物:可作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严重或顽固的患者,如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强的松30~40mg口服,此疗法一般不宜长期应用。
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局部治疗:可外用含有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的霜剂或洗剂,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症状。同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