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等级通常依据B超检查的病变报告来划分,一般可分为6级。具体如下:
1、1级(阴性)
意味着在进行B超检查时未发现明显占位,没有病变存在(或处于术后状态)。其恶性风险为0。
2、2级(良性)
表示B超检查显示为良性病变,呈囊性或实性为主,且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良性结节。恶性风险同样为0。
3、3级(可能良性)
即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有结节,但结节属于良性的可能性较大,恶性比例极低。恶性风险小于5%。
4、4级(可疑恶性)
这表明B超检查时甲状腺有结节且有恶性的可能。恶性征象包括实质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微小钙化、边界模糊/微分叶、纵横比大于1。其中,4a级具有1种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5%至10%;4b级具有2种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10%至50%;4c级具有3至4种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50%至85%。
5、5级(恶性)
说明B超检查时发现疑似高度恶性的结节,很可能是甲状腺癌。存在超过4种恶性征象,特别是有微钙化和微分叶的情况。恶性风险为85%至100%。
6、6级(恶性)
表示结节性质已明确,经过病理穿刺被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需要注意,通过B超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和恶性风险程度,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