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胃疼在中医中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中医将左边胃分为寒邪客胃型、饮食伤胃型、肝气犯胃型、湿热中阻型、脾胃虚寒型等证型,其所需药物要根据具体病因辨证施治。
1.寒邪客胃型
若疼痛因感受寒邪而发,表现为胃痛发作急骤,喜暖喜按,得温则减,遇冷加重。此时治疗应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为主,患者可以使用六君子汤、桂附理中汤、小建中汤等药物治疗,其中六君子汤需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桂附理中汤每日1剂,水煎2次后分2次温服,7日为1疗程。而小建中汤一日服用三次,建议饭后服用,每次服用10-250毫升不等。以上各药的具体的用法用量需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安全和有效。
2.饮食伤胃型
若因饮食不节导致胃痛,出现胀满疼痛,拒按,嗳气吞酸,或伴随呕吐不消化食物等症状。患者应配合医生使用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药物,比如保和丸、大山楂丸、四磨汤口服液等,其中保和丸每日服用1-2次,大蜜丸一次1-2丸,小蜜丸一次9-18g,水丸一次6-9g。大山楂丸一日服用1-3次,一次1-2丸。而若选择四磨汤口服液,每日需服用3次,每次20毫升,幼儿需减半。
3.肝气犯胃型
若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胃痛,出现胃部胀痛的症状,情绪不好后疼痛加重,在嗳气、放屁后疼痛减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药物,比如舒肝和胃丸、疏肝健胃丸、逍遥丸等,其中舒肝和胃丸每日服用2次,大蜜丸一次2丸,小蜜丸一次12g,水蜜丸一次9g,而水丸一次6g。疏肝健胃丸每日服用3次,一次3-6g。逍遥丸每日服用1-2次,每次服用6-9g。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用药方法及剂量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4.湿热中阻型
若因湿热内蕴导致胃痛,表现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清化湿热、理气和胃的中草药,比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平胃散等。三仁汤需用水煎服,每日可服用1~2次,每次服用量适中。甘露消毒丹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6-9g。平胃散每天可以服用2-3次,每次4-6克。以上药物的具体服用次数和量应遵循中医师的指导,并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5.脾胃虚寒型
若因脾胃素虚或寒邪久居导致胃痛,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时痛甚。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健脾颗粒、健脾丸、人参归脾丸等药物治疗,以起到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作用。其中健脾颗粒需用开水冲服,一次14g,一日服用2次。健脾丸每日服用2次,每次1丸。人参归脾丸每天服用2次,其中大蜜丸每次1丸,若是水蜜丸每次6g。
出现左边胃疼的症状后,患者可以前往医院中医科就诊,进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检查,明确病情,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用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同时,患者还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尝试中医推拿手法,即仰卧位时用两手拇指按压胸骨剑突,沿两侧肋缘向下推,再从上腹部正中线向两旁推开,反复操作,以帮助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胃疼。对于寒邪客胃型或脾胃虚寒型胃疼,患者可以配合医生进行艾灸,通过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等穴位,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具体可将艾条点燃后,悬于中脘穴上方约3厘米处,灸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但不感灼烧为度。此外,患者需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辣椒、炸鸡、冰激凌等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