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标准是菌株鉴定、活性和数量、稳定性、临床证据、安全性。
1.菌株鉴定
益生菌产品应明确标注所含菌株的名称和编号,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通过查看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了解菌株信息。所选菌株应经过临床验证,通常包括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确保菌株在人体内能够发挥预期的益生效果。
2.活性和数量
一般要求益生菌产品采用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如避光、防潮、低温等,以确保益生菌的存活率和益生效果。同时,益生菌产品应明确标注每份所含的活菌数量,如每克、每毫升,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摄入足够的益生菌。
3.稳定性
益生菌产品应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pH值等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通常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以确保益生菌的存活率和益生效果。
4.临床证据
益生菌产品的功效通常需要经过临床研究以及科学验证,以确保其对人体无害,包括评估益生菌的毒性、致敏性、耐药性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5.安全性
在生产益生菌产品时,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无污染和有害物质残留,以便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充分发挥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
需要注意,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会杀死益生菌中的活菌,从而影响益生菌的效果。因此,在服用益生菌期间,应避免与抗生素类药物一同服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建议与益生菌的服用时间间隔至少2到3小时,以避免影响药物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