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里长个疙瘩可能与蚊虫叮咬、疖、接触性皮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等原因有关,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后,耳垂皮肤可能会出现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红肿、痒痛,有时还可能形成硬结或疙瘩。
被咬后应保持耳垂清洁,避免抓挠,以免加重感染。如果瘙痒或疼痛明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膏或止痒药膏进行治疗,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等。
2.疖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耳垂部位的毛囊如果受到感染,就可能形成疖,表现为红肿、疼痛的小疙瘩。
患病期间要保持耳垂清洁,避免挤压疖,以免感染扩散。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金霉素眼膏等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局部已经形成脓肿,必要时可能需要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如果耳垂接触到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就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形成疙瘩。
日常应避免再次接触可能诱发疾病的物质,如花粉、动物毛发等。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4.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耳垂部位的皮脂腺如果发生阻塞,就可能形成囊肿,表现为无痛性的小疙瘩。
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挤压囊肿。在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的情况下,可无需采取治疗。若囊肿体积较大,影响美观,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将囊肿切除。
5.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耳垂部位的脂肪组织如果发生异常增生,就可能形成脂肪瘤,表现为无痛性的小疙瘩。
对于较小的脂肪瘤,且无明显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观察即可。如果脂肪瘤较大或影响美观,可以考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