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炎一般是遗传因素、非感染的炎症、感染因素、中毒及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其他因素所致,常见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
一.原因
1.遗传因素扩张型心肌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见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及线粒体遗传。25%~50%的扩张型心肌病有基因突变或家族遗传背景。
2.非感染的炎症如过敏性心肌炎、结节病、巨细胞性心肌炎等,以及多种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均可直接或间接累及心肌,引起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
3.感染因素病原体直接侵袭和由此引发的炎症、免疫反应是造成心肌损害的主要机制。常见的病原体有柯萨奇病毒B、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小儿麻痹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此外,部分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也可引起心肌炎并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4.中毒及内分泌和代谢异常长期过量饮酒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化疗药物和某些心肌毒性药物和化学品,以及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能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此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其病因。
5.其他因素精神创伤、结缔组织疾病(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引起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注意休息等。还需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2.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用于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死亡率。β受体拮抗剂如比索洛尔以及卡维地洛等,用于减慢心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肌耗氧量。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以及依普利酮等,具有排钠、利尿和降压的作用。
利尿剂如呋塞米及氢氯噻嗪等,用于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难治性心衰的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手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也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4.其他治疗包括免疫学治疗、心衰的超滤治疗、左室辅助装置治疗等,以上治疗方法也可帮助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