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否引起大便出血需要根据肠炎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得到治疗等因素进行判断,具体情况如下:
肠炎是指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并不是炎症性肠病,且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便血的情况。但如果肠炎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或属于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会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一旦发现大便出血,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若患者存在肠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预防大便出血,详情如下: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以及时控制炎症为主,一般可选择敏感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等;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一般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还可以使用阿托品、吗啡等药物抑制肠道蠕动及肠道分泌,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及止泻,使用药物治疗时注意不得自行换药、停药。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已经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的患者,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可选择手术将病变肠段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便出血的情况发生。
3、中医治疗
中医一般需要进行辨证施治,对于脾胃虚寒型的肠炎患者可服用党参、白术进行治疗;而对于脾肾虚寒型的肠炎患者可以服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
除上述方式外,患者还可以饮食调理预防大便出血,饮食上不要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