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为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等,能够起到增强体质、改善胃下垂、缓解水肿、减轻疼痛、促进疮疡愈合等作用。其食用方法包括泡茶、煮粥、煲汤等。
一.功效和作用
1.补气固表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为补气之要药。它能增强人体正气,固护卫表,有效抵御外邪入侵,适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者,常服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升阳举陷黄芪能升举阳气,治疗因气虚下陷所致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其升阳之力,使中气得以振奋,脏器得以稳固。
3.利水消肿黄芪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运化,具有利尿、除水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引发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4.生津养血
黄芪能补气摄血、行血,对于气虚不摄引发的便血、崩漏等情况有治疗作用。同时,对于因气虚血滞引发的疼痛、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也有调理作用。
5.托毒排脓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力,能托毒外出,促进疮疡愈合,对于久不收口的疮疡、痈疽等,黄芪能助其生肌敛疮,恢复肌肤健康。
二.食用方法
1.泡茶取黄芪片10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盖子闷泡15分钟,即可饮用。此方法简单方便,适合日常饮用。
2.煮粥将黄芪与党参、粳米、大枣等食材一同煮粥,既美味又营养,尤其适合女士食用。
3.煲汤黄芪可与鸡肉、猪肉等食材一同煲汤,既能增加汤的营养价值,又能发挥黄芪的滋补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人人适用。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等实证患者,以及阴虚阳亢者,均不宜服用黄芪。同时,黄芪的用量也不宜过多,以免破坏体内平衡,引起轻微中毒症状。在使用黄芪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