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的6条经络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部),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肺经与呼吸、皮肤、鼻子等器官紧密相关,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问题。
2.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沿胸侧出胁,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穴)。心包经与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情绪稳定有关,常用于缓解心脏不适及情绪问题。
3.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分出,沿食管两侧,上行于咽喉,连通于目系;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之间,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穴)。心经与心脏健康、精神状态及血液循环直接相关,常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及失眠等问题。
4.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穴),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大肠经与大肠功能、面部皮肤及牙齿健康紧密相关,常用于改善便秘、痤疮等问题。
5.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三焦。三焦经与体内水液代谢、内分泌系统及情绪调节有关,常用于调节内分泌失调及情绪不稳定。
6.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臂外侧后缘,上行过肘部,直上出于肩后骨缝,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椎穴,向下进入缺盆部,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小肠经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颈肩部的健康及泌尿系统有关,常用于缓解颈肩疼痛及泌尿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