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胆囊炎要少喝水,主要是为了减轻胆囊负担、预防坏疽性胆囊炎、避免电解质紊乱。
1.减轻胆囊负担
如果在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期大量饮水,胆囊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胆汁来消化食物。然而,由于胆囊受到炎症损害,此时胆汁分泌能力减弱,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可能会加重胆囊的负担,不利于胆囊的恢复。
2.预防坏疽性胆囊炎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被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所抑制,但胆囊炎患者饮水后,肠道内的细菌会繁殖增多,同时由于胆囊梗阻,大量的细菌可能会逆行感染至胆囊,进一步加剧炎症。当炎症达到一定程度时,胆囊壁可能会出现坏死,形成坏疽性胆囊炎。
3.避免电解质紊乱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从而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丢失。如果在此时大量饮水,可能会促使电解质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加重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影响机体健康。
得了胆囊炎后要少喝水,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完全禁止饮水。在胆囊炎的缓解期,患者可以适当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和肠道的蠕动。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选择青菜面、鸡蛋羹等食物,避免吃肥肉、辣椒等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定时定量进食,不要过饱。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头孢噻肟、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如果病情严重、疼痛无法缓解或反复发作,患者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等,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