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穴位主要包括心俞穴、厥阴俞穴、膻中穴、巨阙穴、曲池穴、内关穴、郄门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太冲穴、血海穴等。
1.心俞穴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穴是心经的背俞穴,按摩心俞穴可以调节心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2.厥阴俞穴
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厥阴俞穴是心包经的背俞穴,按摩厥阴俞穴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3.膻中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按摩膻中穴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4.巨阙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巨阙穴是心经的募穴,按摩巨阙穴可以调节心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5.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按摩曲池穴可以调节大肠经气血,改善心血管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6.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7.郄门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按摩郄门穴可以调节心包经气血,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8.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气血,改善身体免疫力,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9.丰隆穴
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横指。丰隆穴是胃经的络穴,按摩丰隆穴可以调节脾胃气血,改善痰湿体质,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10.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按摩太冲穴可以调节肝经气血,改善情绪,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11.血海穴
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血海穴是脾经的穴位,按摩血海穴可以调节脾经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