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分类主要包括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污染切口(Ⅲ类切口)和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Ⅰ类切口)
清洁切口通常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手术,不涉及感染部位或非清洁组织,如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等。由于手术部位无污染,局部无炎症、无损伤,缝合后可达到一期愈合,感染风险较低。
2.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可能涉及到体内某些自然存在细菌的区域,但未见明显感染迹象,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时可能会受到胃肠道内容物、尿液等污染,但未发生感染,因此感染率略高。
3.污染切口(Ⅲ类切口)
污染切口涉及已知存在细菌但尚未引起全面感染的区域,或是意外伤口较深的情况,如阑尾穿孔切除术、肠梗阻肠坏死手术等。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需要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抗感染治疗,感染率较高。
4.感染切口
感染切口用于治疗已经存在明显感染的区域,如脓肿排除术、坏死组织切除等。由于手术部位已经存在感染,因此感染风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