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肝血管瘤归于“积聚”“瘢瘕”等范畴,其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饮食内伤、劳逸过度,主要证型有肝气郁结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治疗方法分别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1.肝气郁结证
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而致肝气郁结,进而引起血瘀痰凝,形成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为右胁部胀痛不适,或有结块,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频作等。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2.脾虚湿困证
患者多因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而致脾虚湿困,进而引起痰浊内生,脉络瘀阻,形成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为右胁部痞块,腹胀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3.肝肾阴虚证
患者多因久病失调、房劳过度而致肝肾阴虚,进而引起虚火内灼,脉络瘀阻,形成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为右胁部隐痛不适,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方用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肝血管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