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对于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肝功能也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也基本无明显异常,这类人群通常病情相对较轻,对日常生活和寿命基本没有影响,只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然而,部分乙肝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炎活动,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持续存在,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此外,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如果发展到肝癌阶段,病情通常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另外,乙肝的严重程度还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差,肝脏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弱,病情可能更容易进展,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
总体而言,乙肝患者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定期监测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如果忽视病情,不进行规范治疗,乙肝可能会逐渐发展为严重的肝脏疾病,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