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经上市了两种手足口病疫苗,一种是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另一种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二价灭活疫苗。
1.接种对象: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二价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35月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
2.接种时间: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时间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一般来说,建议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接种,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3.接种地点: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家长可以提前咨询当地的预防接种机构,了解具体的接种时间和地点。
4.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应如实告知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过敏史等。
接种疫苗后,儿童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
接种疫苗后,儿童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接种疫苗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家长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为儿童接种疫苗。同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