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通常一周左右自愈,但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手足口病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如口腔护理、退热等。治疗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应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小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无需过度惊慌,及时就医、做好护理通常可在一周左右自愈,但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重要信息:
1.就医指征: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治疗方法:手足口病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如口腔护理、退热等。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3.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淡盐水漱口。
避免让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孩子的玩具、衣物等要经常消毒。
4.预防措施: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
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