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乙肝疫苗仍可能被传染乙肝,原因包括疫苗保护效果并非100%、抗体水平下降、免疫缺陷、暴露于高风险环境及接种不规范等。
注射过乙肝疫苗仍有可能被传染乙肝。
原因如下:
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100%:虽然注射乙肝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乙肝抗体,从而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但仍有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不足以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
抗体水平下降:乙肝抗体的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如果抗体水平过低,就无法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免疫缺陷:某些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或抗体应答不足,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
暴露于高风险环境:如果个体经常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或从事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暴露的职业(如医疗工作者、血液透析工作者等),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
接种疫苗不规范:如果乙肝疫苗接种不规范,如接种剂量不足、接种时间间隔不正确等,也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
因此,即使注射过乙肝疫苗,仍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乙肝感染:
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水平: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后1-2年内进行抗体检测,若抗体水平较低或消失,应及时补种乙肝疫苗。
避免高危行为:尽量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性接触等高危行为。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加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职业防护:从事医疗、护理等职业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危人群或有乙肝感染风险的人群,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乙肝疫苗的加强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此外,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应及时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