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康复对骨折的预后非常重要,特殊人群需注意预防骨折。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骨折后的专有体征主要包括畸形、异常活动(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专有体征中的一个,即可确诊骨折。但如果骨折端已完全嵌入骨髄腔,甚至可能没有专有体征,此时需要通过X线检查等方法来明确诊断。
骨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骨折,如交通事故中的撞击、高处坠落等。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于远处,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时,足部着地,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需要用固定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以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骨折后的康复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康复建议:
饮食:骨折后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休息:骨折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等,以恢复肢体的功能。
定期复查:骨折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骨折的风险可能更高。以下是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建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为了预防骨折,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儿童: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尚未完成,因此骨折的治疗和康复需要特别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儿童的骨骺,避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肿瘤等的人群,骨折的风险可能更高。这些人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如补充钙质、适当运动、避免跌倒等。
总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如避免跌倒、注意交通安全等。如果发生骨折,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