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下坠感可能由内痔发炎水肿或嵌顿、直肠及肛窦炎症、直肠内脱垂、肛管直肠恶性肿瘤、肛乳头肥大、直肠黏膜脱垂、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子宫后位、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
肛门下坠感是指想解大便的同时,伴有肛门坠胀感,重者可表现为里急后重,即实质上无便可排,却反复有便意。这种情况,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肛门下坠感的原因:
1.内痔发炎水肿或嵌顿:内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内痔或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肛门外,内痔脱出的症状是肛门坠胀、排便不适等。
2.直肠、肛窦炎症:如果慢性结肠炎累及到直肠,可以出现肛门下坠感与排便次数增多。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
3.直肠内脱垂:直肠内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
4.肛管直肠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肛管或直肠的中下段,该病初期可以出现肛门下坠、排便次数增多等现象,便意频频,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净的感觉,后期可出现脓血便,伴有恶臭,甚至会出现转移性症状。
5.肛乳头肥大:肛乳头肥大是一种良性疾病,常表现为肛管处白色乳头状肿物,较硬,常多发。肛乳头炎主要表现为肛门内间歇性疼痛,急性炎症期,还会出现肛门下坠感、排便不尽感,伴有肛门瘙痒等症状。
6.直肠黏膜脱垂:也叫脱肛,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早期便后可自行复位,后期需用手上托复位,伴有肛门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
7.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盆底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肛门下坠感,蹲位时症状可缓解。
8.子宫后位:子宫的正常位置是前倾前屈位,如果子宫后位,可导致直肠受到压迫,出现肛门下坠感。
9.精神因素: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可能会导致肛门下坠感。
总之,肛门下坠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出血、便秘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直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