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可以通过彩超检查出,但不是金标准,需结合其他检查,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肝癌可以通过彩超检查出来,但彩超检查并不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彩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检测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对于肝癌,彩超可以发现肝内的肿块,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然而,彩超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较小的肝癌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或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彩超可能难以发现;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肝癌,如胆管细胞癌,彩超的诊断准确性可能较低。
除了彩超检查,肝癌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甲胎蛋白(AFP)检测、CT、磁共振成像(MRI)等。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彩超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同时AFP升高,肝癌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筛查方法包括定期进行肝脏彩超和AFP检测。对于年龄较大、有肝癌家族史者,也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如果彩超检查发现肝内有可疑占位性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增强CT、MRI或病理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肝癌后,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肝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总之,彩超检查可以作为肝癌的初步筛查方法之一,但不能单独依靠彩超诊断肝癌。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肝癌。如果对肝癌的诊断或治疗有疑问,应咨询专业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