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通常不能自愈,需要及时治疗,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新生儿鹅口疮通常不能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皮肤、肠道等处存在,当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口腔不洁或使用广谱抗生素时,会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初起时,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继之出现白色斑膜,呈点状或片状分布,如凝乳块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可导致黏膜潮红、溢血。患处不痛,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鹅口疮可能会蔓延到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治疗新生儿鹅口疮,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给婴儿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如果是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洁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一段时间,以彻底治愈。如果婴儿出现拒食、哭闹不安、流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口腔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