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小儿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等,未经治疗可能引起心血管并发症。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等,治疗主要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未经治疗的川崎病很少能够自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
川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硬性水肿胀、手掌和足底红斑,以及恢复期蜕皮;多形性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口腔黏膜充血,唇红干燥、破裂,以及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判断。如果怀疑有川崎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等药物。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川崎病的预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约25%发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或心肌炎是主要死因。大多数冠状动脉瘤于1~2年内自行消退,但常遗留管壁增厚和弹性减弱等功能异常。
川崎病的预防主要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有川崎病高危因素的患儿,如小于5岁、男孩、亚裔等,应密切观察其症状,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怀疑有川崎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