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疾病,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其症状包括发热、皮肤黏膜表现和心血管系统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阿司匹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和冠状动脉瘤的处理。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瘤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婴儿少见。如果怀疑孩子得了川崎病,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孩子的症状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下是关于川崎病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川崎病的症状有哪些?
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皮肤黏膜表现:多形性红斑,躯干部多,四肢远端少,手掌足底潮红,恢复期蜕皮;口唇充血、干裂,口腔黏膜充血,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
心血管系统症状: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是川崎病的主要死因。
2.川崎病怎么治疗?
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迅速退热,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对症治疗:包括补液、营养心肌、保肝等。
冠状动脉瘤的处理:如果冠状动脉扩张或形成动脉瘤,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预防血栓形成。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需要手术治疗。
3.川崎病的预后如何?
大多数川崎病患儿预后良好,可自行恢复。
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冠状动脉瘤,少数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是监测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4.川崎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应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
5.川崎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皮疹、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
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