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中风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西医不同,中西医结合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源性脑中风属于中医分型吗?
心源性脑中风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心源性脑中风的发生与气血逆乱、肝肾阴虚、痰瘀内阻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但在预防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结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心源性脑中风中医分型的具体分析:
1.中脏腑:
风火蔽窍:此型多见于平素肝阳偏亢,或有头晕、头痛病史者。中风后突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兼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清热泻火,开窍醒神,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
痰火闭窍:多因痰湿素盛,或有饮酒、暴食等诱因。中风后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喉中痰鸣,兼见胸闷,纳呆,恶心,或呕吐痰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
元气败脱:多因元气素虚,或因暴脱,或因失治、误治等。中风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治宜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2.中经络:
风火上扰:此型多见于平素肝阳偏亢,或有头晕、头痛病史者。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泻火,通络熄风,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风痰阻络:多因平素脾虚湿盛,或有眩晕、麻木等病史。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通络,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减。
痰热腑实: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或有便秘等病史。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宜化痰通腑,方用星蒌承气汤加减。
气虚血瘀:此型多见于平素气虚,或有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等病史。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阴虚风动:多因平素肝肾阴虚,或有头晕、耳鸣等病史。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总之,心源性脑中风的中医分型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信息:心源性脑中风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在预防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结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