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中的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疾病,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特殊人群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可能不同。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一般血常规检查中检测的血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总胆固醇水平受年龄、性别、饮食习惯、遗传、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脂血症、阻塞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降低:见于严重的贫血、急性感染、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
2.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
甘油三酯水平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
增高: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等。
降低:见于低β-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有益的脂蛋白,它能将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遗传、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急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降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坏”的脂蛋白,它会将胆固醇运输到血管内皮细胞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降低:无临床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血脂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发现血脂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等,血脂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进行血脂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特殊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血脂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发现血脂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