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暴露前免疫适用于兽医等特定人群,暴露后免疫适用于被狂犬等动物咬伤者。接种程序一般为0、3、7、14、28天各接种1剂,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性不良反应,应避免饮酒、喝浓茶等,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硬结。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均可接种狂犬病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时一般不考虑相互作用。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果通常可维持1年。
被狗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以下是接种的相关信息:
1.接种人群:
暴露前免疫:一般用于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毒研究的实验人员和与狂犬病毒长期接触的人员。
暴露后免疫:适用于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者。
2.接种程序:
一般咬伤者于0、3、7、14、28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如某一针次延迟1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3.接种部位:狂犬病疫苗接种在上臂三角肌肌内。
4.不良反应:接种狂犬病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瘙痒、红肿、无力、发热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全身性反应可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退。
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及时就诊。
5.注意事项:
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应避免饮酒、喝浓茶或咖啡、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硬结,一般在接种后1~2个月内自行消退。
如果咬伤严重或发生在头、面、颈、手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特殊人群:
孕妇:被咬伤后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
哺乳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般可继续哺乳。
儿童:暴露前免疫程序与成人相同,暴露后免疫程序也相同,但对2岁以下婴幼儿,如已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全程基础免疫,在1年内因动物致伤而进行过加强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可按照加强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而不必按照暴露前免疫程序接种。
7.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时,一般不考虑与狂犬病疫苗的相互作用,除非产品说明书中有特殊说明。
8.接种效果: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果通常可维持1年。如果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即可。如果全程免疫后1年内再次暴露,需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需于0、3、7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超过3年者需接种全程疫苗。
总之,被狗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同时,应注意伤口的处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