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包括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素食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及某些药物使用者。
营养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是营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1.婴幼儿和儿童: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素,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
2.青少年:青少年时期,身体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如果饮食不均衡,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营养素,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
4.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铁、叶酸等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
5.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慢性炎症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营养性贫血。
6.素食者:素食者如果饮食不均衡,容易缺乏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导致营养性贫血。
7.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营养性贫血。
8.某些药物使用者:如抗癫痫药、抗胃酸药、抗肿瘤药等,这些药物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导致营养性贫血。
对于营养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治疗:
1.合理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铁、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营养性贫血。
3.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导致营养性贫血的原发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慢性炎症性疾病等。
4.避免不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影响营养素吸收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特殊人群的营养补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补充足够的铁和叶酸;老年人应适量补充铁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总之,营养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高发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