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和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休息、情绪、个人卫生等方面,定期复查。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儿童中也不少见。
1.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染因素:本病的发病可能与感染有关。感染性结肠炎可因痢疾杆菌、沙门菌、弯曲杆菌、血吸虫等感染而发病。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曾检出单纯疱疹病毒、轮状病毒及衣原体,但其确切的致病作用尚未明确。
遗传因素:本病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
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而且还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某些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有关,所以说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2.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给予高营养、少渣饮食。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此外,还可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者。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用的方法有中药灌肠、中药口服、针灸等。
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乳制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周围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
定期复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反应、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休息、情绪、个人卫生等方面,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