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症状有明显区别,乳腺增生常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月经失调和情绪改变,而乳腺癌则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和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为主。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症状有明显区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乳腺增生:
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也有少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如果出现血性或咖啡色溢液需要谨慎,并进一步检查。
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情绪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乳腺癌:
乳房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房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
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乳晕区皮肤可出现湿疹样改变,甚至伴有乳头溢液。上述症状与乳腺湿疹样癌的表现相似,故可称之为乳头乳晕湿疹样癌。
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并不少见,多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少数患者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大。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症状有时可能相似,因此,如果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此外,定期进行乳腺自查和体检也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疾病。
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本身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或良性肿瘤病史、未生育或生育过晚、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应更加重视乳腺癌的筛查。目前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包括乳腺自查、临床体检、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个人病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
总之,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症状有一定区别,但有时也可能相似,因此需要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来明确。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