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治疗上。风湿性关节炎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主要侵犯大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一般不遗留畸形,抗“O”升高;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侵犯小关节,呈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晚期可导致关节强直、功能丧失,类风湿因子阳性。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种常见的风湿病,它们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1.病因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等)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2.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膝、踝、肩、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一般不遗留畸形。典型表现为: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灼热、剧痛,可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多侵犯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晚期可导致关节强直、功能丧失。还可伴有类风湿结节、贫血、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等关节外表现。
3.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抗“O”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增快,部分患者可有皮下小结。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补体水平降低。此外,还可进行X线、CT等检查,了解关节病变情况。
4.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同时给予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缓解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之,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虽然都属于风湿病,但在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