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阳虚是肺气虚寒,主要由久病咳喘、过食生冷、肾阳不足引起,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清稀、自汗畏风等症状,治疗以温肺散寒、补肺益气为主,可配合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预防需注意保暖、加强锻炼等。
肺阳虚是肺气虚寒,主要表现为肺功能减弱,临床症状有咳嗽、气喘、咯痰清稀、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等。以下是关于肺阳虚的一些信息:
1.病因:
久病咳喘,伤及肺气,导致肺阳虚损。
久居寒冷潮湿之地,或过食生冷,损伤肺阳。
肾阳不足,气化失职,累及肺脏,导致肺阳虚。
2.症状:
咳嗽:肺阳虚患者咳嗽无力,咯痰清稀,或痰中带血。
气喘:呼吸急促,动则喘甚,甚至张口抬肩。
咯痰:咯痰清稀,色白量多。
自汗:经常自汗,怕风,易于感冒。
畏风:怕风,遇风冷则咳嗽、咯痰加重。
易感外邪:容易感受外邪,反复感冒。
气短乏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3.治疗:
温肺散寒:使用温肺散寒的中药,如干姜、细辛、附子等。
补肺益气:使用补肺益气的中药,如黄芪、白术、党参等。
止咳化痰:使用止咳化痰的中药,如杏仁、苏子、桔梗等。
针灸疗法:可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
饮食调理:可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桂圆等,忌食生冷食物。
4.预防: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戒烟戒酒,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
总之,肺阳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肺阳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