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不能自愈,不及时治疗会反复发作,明确诊断后需及时手术治疗。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肛瘘不能自愈,不及时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一旦明确诊断,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肛瘘的病因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1.感染:肛窦炎、肛腺炎是肛瘘的主要原因,细菌可经腺管、外括约肌和肛周皮肤的毛囊、汗腺由肛窦开口处进入肛周间隙,形成感染灶,沿肛腺导管和外括约肌间隙蔓延、扩散,形成肛瘘。
2.损伤:来自消化道的硬物、肛门窥器检查或手术损伤肛管直肠,可导致局部感染,引发肛瘘。
3.结核:少数肛瘘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4.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也可导致肛瘘。
5.其他: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肛管外伤等也可导致肛瘘。
肛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肛周外口反复流脓、疼痛、瘙痒,有时还会出现肛周肿块。肛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其中,肛周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对肛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肛瘘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肛瘘的预防主要是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时治疗肛窦炎、肛腺炎等肛肠疾病。
总之,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