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程漫长且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症状:
腹泻: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轻者每日排便2-4次,可无其他症状;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达1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脓血、黏液。
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全身症状: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有并发症或急性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治疗:
一般治疗: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
药物治疗: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如艾迪莎、美沙拉嗪等。皮质类固醇常用药物为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
手术治疗: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如出现症状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牛奶、乳制品等。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